台日國際交流 當古謠遇到民謠 從音樂到社區
雲科大於110年8月12日下午籌辦日本與台灣的交流活動,為日本岐阜縣飛驒市古川町歌謠,與阿里山鄉來吉部落古謠的國際交流,活動係透過台日古歌謠交流之分享,了解日本飛驒市古川町在面臨人口少化、高齡化問題的狀況下,社區居民為了能將古歌謠繼續傳唱下去,成立「古川町歌謠保存會」,定期聚集練習以傳承古川町的歌謠。這是源自居民在社區中一種自發性的責任與團結力的表現。而自主形成社區內組織,達到傳統技藝的傳承,也是社區營造當中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之一。
活動一開始,由日本飛騨市政府課長三井大輔先生致詞,並由日本古川町歌謠保存會帶來7首古川町知名的歌謠,其中最特別的為飛驒地方自古以來傳承下來的所謂“喜慶”的起源,根據文獻記載大約是在190年前開始傳唱《若松樣》,此首歌謠是吉慶祈福時吟唱,故心情會變得開朗,現場氣氛也高漲起來。
台灣部分則由來吉部落分享,來吉部落位於阿里山鄉,也因為傳統文化包含語言、古謠等漸漸消逝,而讓鄒族人激起對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創新,而成立「塔山之歌-來吉鄒族古謠傳唱隊」,由鄭信義老師帶領大家團聚練唱,致力於更多鄒族青年的傳統文化學習和創新,以及到訪國際上進行宣傳和表演。鄭老師傳遞出一段感人的話語,為「當戰祭的歌不再有人會唱,祭典的步伐不再有人會踩;當小米收穫祭來到,族人卻找不到自己的家族所在,我們還能自稱自己是「鄒族人」嗎?當我們自己對鄒族祭儀歌謠或是古調歌謠不再有感覺時,未來將如何延續鄒族的文化?」,目的都是希望延續鄒族的族群記憶和族語知識。
台灣的交流現場有著山村的幽靜,以及阿里山鄉雲霧繚繞中,傳來深沉、悠遠、蕩氣迴腸的歌聲,是以傳統古謠呈現,展現傳統祭儀與生活樣貌,並同時展現青年創作對於文化和內外融合的過程。這些古謠交流從凋零到蒐集整理、中文意涵、文化詮釋和版本差異等過程中,將古謠今唱並透過團隊學習和對外交流,思考傳統文化傳承和現代創新即興的歌曲之意義性!
活動藉由鏈結大學與在地交流互動,思考讓「山村」以傳統音樂文化振興活絡的重要課題,同時也可以看見最真實的在地服飾,此次因疫情仍以線上進行視訊,然而參與者也期望日後前往日本欣賞具意涵的歌謠。日本古川町從1994年與新港以社區營造主題進行交流,並在2017年日本飛驒市與台灣嘉義新港鄉締結為姊妹友好都市,而在此次透過雲科大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的籌辦音樂交流活動,以及曾於日本留學並擔任本次活動的逐步口譯的黃淑芬老師協助之下,也開啟與台灣山村的另一個友好區域鏈結,並也希望來吉部落古謠透過交流而有機會學習日本重視傳統文化,讓鄒族古謠成為國指定無形文化財,可更傳統先民智慧結晶被傳唱與認識。
日本飛驒市政府課長三井大輔先生致詞
日本古川町歌謠保存會的舞蹈表演
「塔山之歌-來吉鄒族古謠傳唱隊」成員著鄒族服飾參與活動
承辦單位: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
單位主管:黃世輝
聯 絡 人:蘇秀婷
聯絡電話:05-5342601(分機6015)